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黄浦江畔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的核心位置——龙腾大道3398号,由中国建筑师柳亦春(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设计建造,建筑总面积约33000平方米,展示面积达16000平方米。于2014年3月29日盛大开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 Long Museum West Bund
龙美术馆(西岸馆)主体建筑以独特的“伞拱”结构为建构特征,共分为四层。地上一层、二层为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当代艺术的展示空间,该大尺度出挑的拱形空间表面由质地细腻的清水混凝土浇灌而成,赋予建筑以极具敏锐的当代性和创造性。地下一层为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及民国时期美术作品的常设展示空间,“白盒子”式的矩形展厅突显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传承与博大精深。
龙美术馆(西岸馆)是由中国知名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私立美术馆,目前在上海和重庆同时拥有三个大规模场馆——龙美术馆(浦东馆)、龙美术馆(西岸馆)和龙美术馆(重庆馆)。龙美术馆以其私人收藏为基础,长期致力于艺术展览、研究、收藏以及公共文化教育的传播。以推动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为己任,扎根本土的同时,注重古今艺术、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展示与研究,以全球性的视野呈现视觉艺术的多元性,系统地展现中国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当前世界艺术的新鲜活力,打造比肩世界水准的私立美术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于2020年11月11日至2021年1月17日呈现刘韡大型个展“散场/OVER”。此次展览是中国广受瞩目的中生代艺术家刘韡最新系列装置、雕塑和绘画作品的发表。
“刘韡:散场/OVER”展览海报
“散场/OVER”是刘韡在2020年这个人类最近历史的特殊时刻,对过往世界的个人回顾与思考。龙美术馆(西岸馆)被艺术家改造成一座架空在时间与空间的远方的剧院。在那里,构成此刻世界的观念、系统和其他的一切因果被送入时间的漩涡,变成刘韡创作的全新雕塑,由物质、身体、图像、运动和“无”组成的连续剧场,由材料、颜色和线条构成的平面或立体的“风景”,以及被称作“微观世界”的关于世界秩序的样本模型。
开幕式现场合影
左起: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艺术家刘韡合影、长征空间创办人卢杰
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摄影:洪晓乐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开在幕式现场致辞
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摄影:洪晓乐

艺术家刘韡在开幕式现场致辞
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摄影:洪晓乐
在刘韡的创作脉络里,“散场/OVER”中的新作品,是其历来擅长的各种媒介语言和方法的新发展,也蕴含着艺术家对身体、物质、意识形态和世界秩序等长期主题的思考,是他在漫长的观察和练习后,对世界的点评和宣言。最终,展览直指一个超越的问题,即越过物质世界、时间和空间、身体、感知和自我意识。的确,这些作品,连同整个展览,是对已然失效的、旧去崩塌的世界的告别,终点本身,则是新的起点。所以——
散场,
OVER。
告别物质与身体的纪元,复杂而残缺的文明,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送入诸神的行列。
展览现场






“刘韡:散场/OVER”展厅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摄影:夏木
图片由刘韡工作室提供
关于刘韡
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创作成熟于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深受新世纪中国社会特有的变动和起伏影响——城市和人文景观的变迁对其影响尤为突出。刘韡以众多不同媒介,诸如绘画、影像、装置及雕塑等来进行创作,并逐渐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在世界舞台上受到瞩目。刘韡的作品表现出了受后杜尚主义启发、与广泛现代主义遗产进行交涉的特征。他的创作将发生于中国的无数政治及社会转变所导致的视觉和智力层面的混乱凝聚成为一种多变且独特的艺术语言。
“松山智一:自然可解”展览海报
成长于横跨日美两国不同的环境里,松山代表着城市里不同世界文化的融合。他把传统的日式色调跟耀眼的荧光色融合,用自己广泛的审美经验将编辑过的图片剪切拼凑,在欢快的彩色画面上呈现出多样而矛盾的现代文化。松山平等地对待所有元素,与大量的东方西方图片共事,范围从古典绘画和古董图案到杂志封面和互联网广告。他将跨越时空的大量信息分解和精心重建,使原本不可能共存的事物共存。同时画面既不缺少也不包含多余元素,保持着精美的平衡。理解松山的画类似一个编辑过程,相似元素的视觉线索会吸引观者去寻找他们的轶事趣闻,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叙述。通过将不同元素共存于一个平面,松山挑战了当代艺术的范例,为每位观者提供了新概念和新观念。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艺术家松山智一在开幕式现场合影
龙美术馆(西岸馆),摄影:洪晓乐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在开幕式现场致辞
龙美术馆(西岸馆),摄影:洪晓乐
艺术家松山智一在开幕式现场致辞
龙美术馆(西岸馆),摄影:洪晓乐
在他的抽象系列中,松山对范例的挑战也很明显。他以千纸鹤(意味着願掛け:日本传统向神明许愿的习俗)为主题并将其抽象化,并且把这象征性的图标运用到他的绘画里。松山将民间信仰纳入艺术中,这种操作在东方艺术中很常见却被西方现代艺术排除在外,从而把本该属于抽象体系的绘画从西方的习俗中解放出来,试图去解构和重组艺术史概念本身。
桌面上的乌托邦,松山智一
布面丙烯和综合材料,261.6×190.5cm,2020
就是这感觉,松山智一
玻璃钢、木材、聚氨酯和丙烯颜料
主体:78.7×119.3×83.8cm;底座:34.9×64.8× 57.2cm,2018

我们通过网恋相遇,松山智一
布面丙烯和综合材料,254×610cm,2016

暮光渔人,松山智一
布面丙烯和综合材料,152.5×213.5×3.8cm×3,2017
本次展览“自然可解”主题名称来自于法律术语中的“不可抗力”一词,指的是自然灾害或有碍社会、经济运行的突发事件。通常情况下,当自然与人类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关系时,人们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但当大自然偶尔狂暴动摇了这种关系,人们便束手无策,甚至想要投降。然而,即使觉得不公平,也没有人能为自然力量造成的任何损害负责。松山发现,即便身处于不稳定的时期人们仍旧拥有继续生活的力量,对未来充满期许,且努力地重建他们的生活。展览中一件7米高的雕塑《热带天堂》体现了当下社会的抽象气氛,也是本次展览的标志性作品。松山坚定地认为艺术家的关键职责就是捕捉和表达当下的生活。如今,人们通过电子设备去了解外界的现况,并在数据化的世界里寻找现实,让本该存在的分界线逐渐变得模糊和不明确。松山的绘画反映了当今时代里这种不稳定的分界线,如自然与数据,现实与虚拟。通过他独特的处理方法,松山的作品呈现出田园牧歌和乌托邦式的画面。
展览现场













“松山智一:自然可解”展厅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摄影:洪晓乐
关于松山智一
松山智一,1976年出生于日本,现工作、生活于纽约。本科毕业于日本上智大学商业管理专业,硕士毕业于美国普拉特学院绘画与设计专业。
上世纪80年代与家人移居美国加利福尼亚,从而开始了松山的国际生活。多元文化的经历是他的艺术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品同时具有古典与现代气息,兼具装饰性与概念性。他的作品通过将熟悉的图案分解、重建反映世界全球化的现象,并不断试探着“真实”和“文化”的意义。
松山的作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展览中,并被全球各地收藏。其作品在香港当代艺术基金会、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洛杉矶郡立艺术馆、哈弗大学美术馆和金泽市21世纪美术馆等地展出。此外,他在东京、洛杉矶、纽约、迈阿密、香港等地创作了大型公共装置雕塑和壁画。作品并被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王室等永久收藏。
此次红日照明很荣幸为龙美术馆(西岸馆)的两个大型个展 “刘韡:散场/OVER”与“松山智一:自然可解”提供了专业照明,我司专业照明设计团队根据展品要求进行调光,还原作品原本颜色。
左起:红日照明集团董事刘宏剑
艺术家松山智一
红日照明华东总经理韩春阳
在展览现场合影
展厅采用了HONGRI H32系列轨道洗墙灯,灯具造型简约,与龙美术馆各个展厅相契合。为其呈现了一场完美的视觉盛宴。
HONGRI H3230轨道洗墙灯,光斑均匀,退晕柔和,无中心光斑过曝现象,内置双调控功能,使上下照度更加均匀一致。
文章中文字、图片及视频
归龙美术馆、刘韡工作室与艺术家松山智一所有
